时间:2025/3/2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前言:

饮用水属高频、刚需的民生保健品类,而我国的供水系统尚未达到直饮标准,因而大量资本跨入饮用水行业。但看似简单的饮用水领域,其实存在高门槛、强竞争、强专业性。那么,那些跨界到饮用水领域的企业,留下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呢?

一、不要“光膀子”跨入饮用水赛道

企业跨界到饮用水领域时,不能只看到农夫山泉等企业的高利润,也要看到高利润背后优良的水质与成熟的营销策略等基础内容,如果不打好这些基础,“光膀子”冲进饮用水领域,必然被踢到市场边缘。

1.饮用水质量要跟上

年,均瑶健康在王均豪的带领下开始了“二次创业”,推出恩赐天然矿泉水,由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下深层取水,依托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及新零售平台实现全渠道销售。主要卖点是“富含偏硅酸和锶”。

然而,据财报显示,均瑶健康矿泉水业务开展以来,每年都存在数百万元亏损。这与其自身产品质量不过关有直接关系。企查查显示,年,均瑶健康矿泉水项目生产的“岩心水润”2批次饮用天然矿泉水均检出溴酸盐含量超标。

其实早在年,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公司就因“生产、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、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产品”,被英山县市场监管部门罚款3万元。如今,在百度等平台上搜索“恩赐水”,依然会出现“致癌”相关的词条。天猫旗舰店的恩赐矿泉水销量连1千都不到。以健康为品牌形象的产品却在健康方面翻车,为后来人敲响了质量方面的警钟。

2.营销力量要跟上

年,良品铺子推出自有品牌矿泉水良品活泉,水源地是“世界著名长寿之乡”广西巴马,并以“高品质、低价格”作为卖点,定价3元每瓶。这款产品营销力量单薄、营销策略僵硬,在网上只能搜到几篇老生常谈的雷同文案,没有让人“眼前一亮”的因素,因而没能得到消费者的广泛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8810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